首页>化工资讯

 推荐产品

 化工资讯

沙河玻璃价格一枝独秀背后的逻辑
2015-06-25

  与其他行业一样,在2009年4万亿元投资的刺激下,玻璃行业进入了产能迅速扩张期。然而,随着2013年年底以来房地产行业景气度的下降,市场需求快速萎缩,玻璃市场价格有了一个快速、持续的下跌过程。




  “今年年初以来全国玻璃平均价格持续下跌。”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期货工作部主任陈小飞告诉记者,玻璃行业的三个指数——价格指数、综合指数、信息指数都在持续下滑,尤其是到了4月,下滑速度加快。“整个产业链上的生产企业、贸易商对于后市都较为谨慎。”




  不过,这一迹象在4月中旬以后被沙河地区玻璃价格的突然上涨打乱。




  据了解,4月中旬以后,沙河地区玻璃价格突然连续上涨,并带动玻璃期货在5月底一路高歌,主力合约最高达到970元/吨。在全国其他地区玻璃价格持续下跌的背景下,沙河的玻璃一枝独秀,这让很多投资者有些捉摸不透。为何沙河的玻璃价格会出现这样的“不合拍”现象呢?




  “这一切都源于近期沙河地区加工订单的迅速增加,产业链延伸提涨了价格。”陈小飞表示。据他介绍,以前,全国各个地区玻璃深加工厂的量比较分散,仅华南地区在玻璃深加工产业有着较大的优势。然而,自2012年以来,沙河地区陆续建立了几个工业园区,将近500多家玻璃深加工企业入驻了沙河。这使得以前每年2000万重箱左右的产能消耗增加到了近8000万重箱。产业链延伸,不仅消化了当地的玻璃产量,也增加了当地玻璃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成本优势明显。




  “目前来看,沙河地区的玻璃已由原来单纯的向周边市场销售拓展到全国市场,有些更是出口国外。”陈小飞称,沙河地区深加工订单的增多势必会影响其他地区玻璃生产企业原片玻璃的消耗,高库存的累积迫使这些玻璃企业降低价格。“这就是4月其他地区玻璃销售价格下降,而沙河地区玻璃价格独涨的根源。”




  进入6月后,沙河地区的玻璃价格终于开始下跌,截至目前已较前期高位下跌了30元/吨。

上一条        下一条
上海丹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