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市场行情

 推荐产品

 市场行情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矿业机遇
2015-04-22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无疑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确立了一个大方向。




  “一带一路”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源头及意义。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都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该文件提出,要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有观点认为,在全球矿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给矿业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




  能源商机与政策机遇




  “一带一路”规划背景在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周边地区需要新的经济引擎来带动经济繁荣,世界能源新格局变化提供了能源合作的契机——亚洲新兴经济体崛起带动该区能源消费量增长,美国因能源独立降低对中东能源依赖令后者亟需寻求新买家,加上乌克兰危机把俄罗斯能源战略推向亚洲,世界能源市场重心逐渐东移,中国成为能源地缘政治的中心,能源企业更是合作的主力军。




  业内人士分析,“一带一路”在能源领域的互联互通主要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




  基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基建先行。整个“一带一路”文件的基调是基建先行,能源互联互通合作也是如此,由油气管网和电力走廊等能源通道展开。《愿景与行动》提到,“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目前,中国正在筹划和建设多条能源通道,包括中亚4条能源管线、海上丝路能源枢纽、中俄油气管线合作、中巴能源走廊、中缅能源通道和周边地区电网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这些项目带来了推动力,并且成为其支点。尤其是中俄、中亚的天然气管线合作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能源枢纽,都是中国将其能源合作在“一带一路”辐射出去的重要起点,与周边地区的丰富能源资源毗邻更是中国的优势之一。




  产业方面:借低油价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油气投资与整合。《愿景与行动》表示,需“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等。




  将持续一段时间的低油价正好为中国油气企业带来“一带一路”油气资源投资、并购和整合的契机。油价下跌令“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油田市值下跌,一些油气产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需要向外寻求合作机会或低价出售资产。




  中国企业可以借助低油价,在“一带一路”沿线并购油气区块,建造分属上中下游领域的能源开发中心、加工炼化中心和市场中心,将其整合在一起,并可以以“一带一路”重要地区新疆油气改革板块为试点。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也将促进中国拓展在沿线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市场份额。




  不过,石油开采毕竟属于高技术和高风险行业,管理、资金、技术等进入门槛比较高,要求投资者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需做好投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等风险评估。




  金融方面:建立“一带一路”能源金融体系。“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涉及大量投资项目,需要大量战略资金,有必要建立成熟的能源金融体系来运作。因此,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大部分都在“一带一路”沿线上;亚投行将提供“一带一路”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战略互惠。




  中国需要关注“一带一路”能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包括油气现货、期货、金融产品合约、绿色金融等,如筹备多年正择机上市的原油期货;建立有影响力的能源基准价格,提高能源贸易本币结算规模,例如在天然气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管道、电网、枢纽等基建网络已逐步成形,为能源交易枢纽创造了有利条件,能促进亚洲定价中心的发展。




  制度方面:“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由双边走向多边,创造新秩序。“一带一路”能源互联互通的基础是中国周边区域合作,跨国基建把各国连在一起,也意味着中国对外能源合作将由单边走向多边。这是国际关系里“制度现实主义”的一环:一方面,中国需借鉴能源宪章等国际机构,制定好多边治理的游戏制度,另一方面,中国将传达丝路本身合作开放的互利共赢精神。




  亚投行推出以来,包括英国、俄罗斯、土耳其、沙特、韩国等欧亚中东各国先后表示加入,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强烈关注。对于美国而言,盟国不顾美国压力加入中国主持的亚投行无疑是一种挑战。除了对其组织结构和作用定位上的疑虑,美方更担心的是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强、左右全球贸易规则。短期而言,美国在亚太的经济布局将受到中国的压力;长期来看,这将成为中国所推动的新国际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在未来还将有更加激烈的博弈。中国需要评估其他势力的反作用力,并思考如何对外推送其正能量和软实力。




  钢铁业将借力摆脱阴霾




  有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基础建设投资大,能源、高铁、核电等装备制造会带来大量钢铁需求。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钢材净进口国占70%以上,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即使是净出口国和进出口平衡国,也会由于品种调剂和贸易因素进口一些钢材,也是我国钢材出口的目标市场或潜在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粗钢产能过剩2亿吨左右,“一带一路”可推动钢厂“走出去”,在外建厂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局面,还可利用国外部分地区优越的矿产资源,减少成本。另一方面,“一带一路”也可促进产量转移,加强跟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的合作,促进钢材的出口,从而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带动的基建项目投资,将大大拉动钢材需求,刺激钢厂往西部、沿海地区转移,改善国内钢铁业的产业布局,利于钢铁业的长期发展。




  在铁路建设方面,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将刺激铁路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一带一路”中有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千米,和欧亚铁路网的8.1万千米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巨大空间。按照重轨、中轨、轻轨的重量估算来看,目前的铁路工程拉动轨道用钢27万吨,占2014年全国铁道用钢产量的4.8%,若欧亚铁路网建成,则至少达到469.8万吨。




  今年“两会”明确,2015年铁路投资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按照1万元拉动0.32吨钢材计算,预计将拉动2560万吨钢材需求量,同时供电站、公路等基建也将拉动钢铁需求。




  以新疆为例,2014年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中巴经济走廊”公路项目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企业正式启动招标,将涉及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的建设,计划2030年完成,预计总投资456亿美元,拉动钢材需求170万吨,约占新疆钢材总产量的14%。




  来自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粗钢、生铁产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出现了1.50、0.02个百分点的下降,但钢材产量却出现了2.13个百分点的增长。粗钢、生铁的日均产量延续了2014年12月份以来的触底反弹趋势,继续温和上行;而钢材日均产量则陡然反转,从2014年12月的相对高位断崖式下跌10.09个百分点,和粗钢、生铁日均产量的上行趋势背道而驰。




  有分析称,“一带一路”会分担我国部分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但终究只是一项长期战略。若想借助该发展战略使中国钢铁立足海外,首先还需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品的高端化。




  业内人士表示,钢材需求下滑是后工业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钢铁业的增长空间有限。我国钢企正在由只生产转向服务性生产,这将成为我国钢市的增长点。




  综合来看,“一带一路”对钢铁业来说利好多多。未来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回暖和基建投资的拉动,钢铁行业也将逐步摆脱阴霾。




  有色金属将添新动力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预计,2015年10种有色金属生产、消费、投资将进一步缓慢增长,产品价格将延续弱势震荡态势,企业经营难度依然很大。




  以电解铝为例,现有3500万吨电解铝产能中应淘汰的落后产能已不多,但企业关停过程中涉及地方税收、人员安置、债务化解、上下游产业等一系列问题,产能退出渠道不畅,电解铝产能过剩压力仍较大。




  由于电力体制原因,煤炭价格下跌带来的发电成本下降难以传导到用户,采用网电的国有电解铝、海绵钛等企业亏损严重。银行对企业信贷普遍收紧,企业转而向影子银行获得高息贷款。2014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增长高达20%。




  另外,国企改革步伐较慢,企业发展活力亟需增强。2014年,有色金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占全行业的6.5%,亏损额占全行业的67%;国有骨干企业亏损额占铝行业净亏损额的90%以上。




  专家建议,有色金属行业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瞄准“低品位”矿山开发、扩大有色金属应用等技术需求攻关,打破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同时,还要努力实现跨行业的融合,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耦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当前,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突出的“双挤压、三约束”局面。“双挤压”即价格上不去、成本下不来的双重压力,“三约束”包括产能过剩的约束、技术水平的约束和生态环保的约束。




  中国有色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市场铜、铝、铅价格分别同比下降7.8%、6.9%、2.7%,铝价相当于回到20多年前。2015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持续低迷,国内PPI连续36个月持续下降,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遇到天花板。同时,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成本都在刚性提高,成本的“地板”在不断抬高,一些企业还可能遇到资金链断裂。




  在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有色金属行业目前已进入平稳运行状态。2014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2%,比全国工业增幅高2.9个百分点,增幅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增幅连续10多年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趋势已经结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预计,今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将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




  化解产能过剩仍是今年有色金属行业的工作重点。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电解铝已停产和减产产能338万吨,但目前运行产能仍有约3200万吨,而且还有部分新产能释放,过剩压力很大。除了冶炼产能之外,普通铜铝加工也已出现过剩。




  专家表示,化解产能过剩要在前几年淘汰一批、整合一批的基础上,加快消化一批、转移一批。一方面要坚持不懈抓扩大应用,继续推进“以铝代钢”、“以铝节铜”以及建筑领域“以铝节木”;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产能向国内资源、能源富集地区转移。同时,借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同有关国家加强产能合作、资源合作,加快有色金属“走出去”步伐。




  从近期的市场反应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相关举措不断推出,铜的翻身似乎见到了曙光。




  数据显示,2015年初国内外铜市最大跌幅纷纷逼近15%,但从1月底开始,铜价大幅反弹。到目前为止,铜价反弹幅度达到10%,其中,LME铜价回到接近6000美元,国内铜价也回到接近4.3万元人民币。




  究其原因,需求方面,下游行业的不佳表现是主导因素。有数据显示,2015年伊始,空调、电缆两大铜下游消费行业同比降幅巨大。然而,历史总是值得借鉴的。与过去两年一样,经济的疲软以及铜基本面的过剩总是年初铜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政府稳增长的政策陆续出台以及“一带一路”战略举措的明确,铜价将迎来复苏。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铜需求量超过800万吨/年,这一数据占据了全球铜消费总量的将近一半。与铁矿石相同,中国铜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一半要靠进口。但中国并不具备全球性的交易产品、交易市场以及交割库,这也直接导致我们在定价权方面非常被动。业内人士表示,大宗商品交割库的设立对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以及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极其重要。




  于内而言,交割库的设立将给中国大宗商品消费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当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供应过剩时,企业会尽可能地选择运往位于中国的仓库;国内需求短缺时,也可就近从中国的仓库进货。如此一来,很多金属的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




  对外来说,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势必将带动基建产能的对外输出,其中,电力、铁路等设施的铺设将带来大量的铜需求。而属于中国自有的大宗商品交易所及交割库将大大降低出口成本,缩短沿线国家与我国的时间和距离。




  一旦打造出诸如LME的铜类交易所,围绕铜展开的现货交易、银行质押融资和保险配置服务都会发展起来,市场的繁荣也将有利于国际定价权的争夺,进一步提升“中国铜”在全球商品定价体系中的地位。




  有专家预计,受惠于“一带一路”电力投资利好消息的释放,铜、铝作为输电线路的主要耗材也将大量增加,有色金属行业无疑将迎来一场新的机遇期。




  黄金行业将获重大机遇




  我国黄金市场正在逐步开放,黄金产业发展迅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黄金资源丰富、需求旺盛,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有专家提出,应建立黄金合作发展机制,并将其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此举能够加强黄金市场投融资和贸易合作,推动区域黄金产业协同发展。




  有消息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给国内黄金市场带来重大机会,黄金交易有可能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商贸交易的重要契合点。自去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国际板启动以来,交易运行平稳,交割路径畅通,资金划付结算便捷,进口转口机制顺畅。截至目前,该板已吸收了近60家国际会员,其中不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近几年逐步发展成为黄金的供给大国及需求大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连接了国内和国外的黄金供需市场。从地理位置上可以发现,处于战略实施范围内的各大省市坐拥众多金矿,中国黄金、山东黄金、紫金矿业、招金集团、湖南黄金、云南黄金、中矿集团、西部黄金、灵宝黄金等国内重要黄金企业大部分深深扎根于该战略区域范围内。




  国外亦是如此。印度、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将是全球黄金市场的重要需求方。近几年,随着黄金避险需求的不断提升,各国央行已经由黄金的净出售方转变成为净购入方,“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国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而且,该范围遍及东南亚、独联体、非洲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包含缅甸、越南、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秘鲁、蒙古、菲律宾等国在内的巨大黄金资源圈。这将给国内的黄金市场带来重大机遇。




  随着黄金国际板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黄金市场的定价权将不断扩大,影响力也不断加深;同时,国内的黄金企业迎来重大的机会和挑战,充分利用好目前的战略机遇期将会给未来的黄金产业带来长足发展。




  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建立黄金合作发展机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基础。业内人士建议,建立人民银行、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牵头,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为核心,“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主要黄金产用金企业、其他黄金市场主体等共同参与的黄金合作发展机制。




  地质工作将大有可为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我国未来10年的重大政策红利,将给包括地质工作在内的诸多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专家称,“一带一路”将是地质人大显身手的舞台。




  2014年,中国地调局将“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列入即将全力推进的“九大计划”之中。据了解,该计划分为周边国家重要成矿带对比研究、全球矿产资源地球化学与遥感调查、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综合与服务等三大工程,并可进一步细化为7个项目和54个子项目。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对“一带一路”涵盖区域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给基地,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比如:西亚诸国是目前世界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最多的地区;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煤的蕴藏量最高的地区;印度和俄罗斯是钻石重要的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黄金之国”;东南亚诸国有长达2500千米的锡矿带,也全球最为驰名的宝玉石产区;俄罗斯库尔斯克分布有世界最大的产铁盆地等等。




  从国家的顶层设计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将以打造6条经济走廊和海上战略支点为核心,以通路、通航和通商为发力点,向纵深推进。中国地调局的“一带一路”计划也紧紧围绕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伊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新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6条经济走廊及海上战略支点布局。




  这一系列具有战略高度的地质工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建立完善全球地质矿产和投资条件数据库,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资源勘查和开发政策提供可靠的地质矿产基础资料数据,为国内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提供战略靶区;同时,指导我国边境地区地质找矿和资源环境评价,提升地质矿产国际合作的层次和效果。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地质工作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呢?




  首先是矿产勘查。“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油气资源的成矿带。此前,我国在油气资源勘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以目前的工作程度看,丝绸之路途经的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境外的里海盆地、土兰盆地、黑海盆地,都是很有远景的地区。除传统油气资源外,这里还是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前景区域。“一带一路”战略将大大促进我国与合作国油气资源的勘查开发。




  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在的地方是古亚洲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交会的地带,本身就是巨大的非能源矿产的成矿域,包括了许多不同矿产资源的成矿带,如昆仑山成矿带、祁连山成矿带、天山成矿带等。独特的地质成矿背景告诉人们:这里一定会有不少特大甚至超大型矿床,以及一些特殊的矿种。比如,我国已在西藏驱龙找到了一个千万吨级的大铜矿,并在其外围发现了较好的找矿远景,而它所在的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带完全可以往西延续。专家认为,在这个带上,很有可能再找到几个上千万吨的世界级铜矿。而且,这一带还是铬铁矿、金矿、铅锌矿、盐类矿产等矿种的找矿远景地带,矿产资源类型、成矿地质背景都很特殊。因此,加强这一带的勘查和研究,不仅会增加矿产资源的供给,缓解我国的矿产资源瓶颈,更能提升我国地质工作者成矿成油理论研究水平。




  其次是服务重大工程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投资基础设施是第一步。无论是建铁路还是公路,都要进行路线的踏勘,特别是要避开地震断裂带。此外,建设桥梁、水库和输油管线,也得做好选线工作,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调查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山地地貌,山高坡陡,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孕育提供了条件。随着经济带的发展,这一带必然会出现若干城镇和居民点,尽管大小规模会不一,但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面对的地质问题是相同的,都需要经过周密的工程地质勘察——选址不仅要选在地壳比较稳定的地方,而且要尽量注意避开地质灾害,包括洪水的侵扰。




  专家认为,经济带发展的不仅仅是经济,更应该是生态文明。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地区,或沙海漫漫,或山岭茫茫,或高原湖泊星罗棋布。这些地方的环境大多美丽而脆弱,因此,地质工作要在环境地质方面加强研究,为绿色经济、绿色发展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建议。




  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是我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平台,不仅打通了中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经济文化的血脉经络,更为地质工作打开了一扇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门。在这项国家大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地质工作将大有作为。

上海丹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