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上有句著名谚语:“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这句话对于今年的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来说也同样适用。随着产区新玉米逐渐上量,用粮企业到货量逐渐增加,加上宏观调控措施连续出台,替代谷物进口量增加。
11月份以来,前期不断冲高的玉米市场价格出现回落,且范围逐渐扩大,但回调幅度相对有限,总体仍处于高位。预计随着产区新玉米上量高峰的到来,短期内玉米市场仍将呈现震荡回落态势,阶段性仍将保持低位调整行情。
上市逐渐增量价格阶段回调
前期玉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且达到近年高点,主产区特别是东北地区上市量逐渐增加,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数量和预期均增加,在国内小麦、稻谷替代量增大等影响下,产区农民及贸易商出售意愿提高,企业到货量持续增加。有机构统计,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近日来每天到货车辆达到1000辆以上,使得玉米市场回调压力逐渐增大,大多用粮企业收购价格持续小幅回落。
截至11月中旬初,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玉米主流挂牌收购价2450~2580元/吨,较月初累计下跌30~120元/吨;河北2420~2480元/吨,累计下跌20~40元/吨;河南2460~2480元/吨,累计下跌20~60元/吨;黑龙江2240~2330元/吨,累计上涨20~120元/吨;吉林2260~2360元/吨,有涨有跌,下跌幅度为10~80元/吨。北方港口玉米主流价格为2430~2470元/吨,累计下跌80~90元/吨;广东港口二等散船玉米报价2520~2540元/吨,累计下跌50~60元/吨。与此同时,期货市场玉米行情同步回调,11月以来累计跌幅已超100元/吨。
下游产品走跌企业采购受限
尽管今年新玉米收获上市进度同比延迟,但随着产区新粮不断上市,用粮企业采购心态积极,在价格不断上涨过程中,用粮企业原粮库存不断增加,补库意愿趋弱。
一方面,饲料养殖需求仍处于回升态势,主要是受生猪养殖带动,禽料需求则较为疲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0月份国内饲料总产量达2382万吨,同比增长20.9%。其中,猪饲料产量934万吨,环比增长8.6%,同比增长64.3%,已是连续5个月同比增长,并达到2017年10月产量的95.3%。今年前10个月猪饲料产量达到2017年和2018年同期的80%。预计11月份国内生猪存栏将继续稳步回升,生猪产能也将进一步释放,特别是随着猪肉消费旺季的到来,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将持续恢复增长。
另一方面,随着玉米原粮价格逐渐回落,深加工企业开机率有所回升,其中淀粉产品加工利润不断增长,使得下游采购心态逐渐趋于谨慎,加上企业开工提升、淀粉供应增加,而需求仍处于低迷期,使得淀粉价格呈现出持续下跌行情。目前,华北地区主流成交价3050~3080元/吨,近一周来累计下跌100元/吨左右。预计短期内在供需趋于阶段性宽松的格局下,淀粉市场价格仍将维持偏弱行情。
供需总体偏紧进口预期增加
从国内外供需格局来看,总体仍利好中长期玉米行情走势。农业农村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11月份供需报告预计,2020/2021年度国内玉米总产量2.6471亿吨,同比增加394万吨;总消费量约2.8817亿吨,同比增加987万吨;预计年度结余-1648万吨,同比扩大654万吨。
美国农业部预计2020/2021年度全球玉米期末库存为2.91亿吨,受中国需求回升等影响,低于10月份预计的3亿吨,且已连续3个年度下降。USDA出口销售报告显示,截至10月29日,美国已向我国销售在2020/2021年度交货的玉米数量达到1076万吨,其中已装船220万吨、未装船856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