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德诚和牧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简介
产品大全
企业报价
产品供应
产品求购
企业新闻
联系方法

产品供应PRODUCTS

供应 喹烯酮 /81810-66-4
规  格:
25kg/桶
价  格:
55/元/公斤
数  量:
1000 吨
 交货地:
济南
发布时间:
2024-11-22
 有效期:
255天
备  注:
商品名:贝贝康


标准:农业部《兽药质量标准》2003版 
含量:≥98% 
CAS NO.  81810-66-4   
分子式 C18H14N2O3 
分子量 306.32 
理化性质 黄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无臭。
包装: 25kg/桶  预混剂:包装:25公斤/纸板桶 
应用:喹烯酮属国家一类新兽药,经国家兽药审评办认定是一种安全、高效新型的饲料添加药。 
喹烯酮
(质量检测标准)
农业部部颁《兽药质量标准》2003年新批准
    本品为3-甲基-2-肉桂酰基-喹噁啉-1,4-二氧化物。按干燥品计算,含C18H14N2O3不得少于98.0%。
   [性状]本品为黄色结晶性或无定形粉末;无臭。本品在氯仿、二氧六环或二甲基亚砜中溶解,在甲醇或乙醇中微溶,在水中不溶。本品的熔点(附录34页)为190~193℃,熔融时同时分解。
 [检查]氯化物╈取本品0.20g,加水10ml,加热至沸,放冷,等结晶完全析出,滤过,滤液加水至50ml,分为2份,依法检查(附录51页),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5%)。
    有关物质取本品,加氯仿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适量,加氯仿制成每1ml中含0.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23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4:1)为展开剂,在暗处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如显杂质斑点,不得多于3个,与对照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干燥失重щ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0.5%(附录57页)。
    炽灼残渣ㄤ取本品1.0g,依法检查(附录59页),遗留残渣不得过0.25%。
    重金属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54页,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砷盐取本品1.0g,加氢氧化钙1g,混合,加水少量,搅拌均匀,干燥后,先用小火炽灼使炭化,再在500~600℃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5ml与水23ml使溶解,依法检查(附录56页,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24页)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н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4nm。理论板数按喹烯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测定法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二甲基甲酰胺(每10mg喹烯酮加5ml)溶解后,加甲醇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mg的溶液,精密量取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喹烯酮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功能与主治]/[作用与用途]抗菌药。用于促生长。
    [用法与用量]/[用法与判定]
[贮藏]遮光,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制剂]喹烯酮预混剂
新型饲料药物添加剂喹烯酮的研究进展 
[摘要] 喹烯酮(Quinocetone)属喹恶啉类化学合成抗菌剂,具有抗菌谱广、使用安全高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成年及幼年家畜、家禽及水产动物中,可显著促进动物机体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是一种新型的饲料药物添加剂。本文对喹烯酮的理化特性、合成、药理、代谢、毒理、检测以及在动物养殖生产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并对喹烯酮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喹烯酮(Quinocetone)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最先研制的新型抗菌剂,于2003年8月26日经我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其为国家一类新兽药。喹烯酮抗菌谱广、无毒副作用、不蓄积、无残留、无三致,使用安全高效,其制剂作为促生长饲料药物添加剂,具有抗菌作用强、促进畜禽生长作用明显等优点。喹烯酮既适用于猪,也适用于禽和水产动物,特别适合于幼年畜禽的防病促生长,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新型饲料药物添加剂。 
1 喹烯酮的理化特性 
  喹烯酮的化学名为3-甲基-2-苯乙烯酮基-喹恶啉-1,4-二氧化物,分子式为C8H14N2O3,结构式如图1a所示,分子量306.5,熔点182.5~189℃,为淡黄色或黄绿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无嗅无味,不溶于水,略溶于部分有机溶剂。喹烯酮对光敏感,容易发生光化学反应,但其2位侧链稳定不易断裂。
3 喹烯酮的药理作用 
  喹烯酮属喹恶啉类药物,其分子结构的母核是喹恶啉-1,4-二氧化物,同属此类结构的兽用药物还有奥拉金(Olaquindox,亦称喹乙醇)、卡巴氧(Carbadox,亦称痢立清)以及痢菌净(Mequindox)等(图1b,c,d)。喹烯酮与其它同类药物相比,其2位上的侧链更加稳定不易断裂,因而不易被动物吸收代谢,保留了其抗菌促生长作用,毒性却大大降低。喹烯酮的作用机制与喹乙醇大体相似,可选择性地抑制消化道内多种病原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不影响肠道有益菌群,保护肠壁不受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侵害,故能有效地控制仔猪腹泻和禽巴氏杆菌病等。喹烯酮抑制肠道内的有害菌而保持其中有益菌群, 可增加肠道内各种饲料营养的消化和吸收, 有利于促进机体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 
4 喹烯酮的药物代谢动力学 
  李剑勇等(2000)分别给肉鸡(500mg/kg体重)和猪(300mg/kg体重)单剂量口服喹烯酮,在给药后0.25~72h内的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喹烯酮最低检测浓度为4μg/ml)检测,未能检测到血液药物浓度,表明喹烯酮口服后,作用于消化道,不易被机体吸收,主要以原药形式排出体外。李剑勇等(2005a)给猪口服喹烯酮胶囊,给药量为30mg/kg体重,给药一半时开始计时,在给药后15min~48h各时间点采集血样,通过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喹烯酮最低检测浓度为0.04μg/ml)检测,结果表明口服喹烯酮的吸收半衰期较长(T1/2Kα=2.87h),6.53h后,血浆中喹烯酮的浓度达到高峰,峰值为0.28μg/ml,此后血浆中喹烯酮浓度逐渐减小,24h后检测不出,说明喹烯酮经口服吸收较慢,消除较快,生物利用度较低。另外,李剑勇等(2005b)对喹烯酮经口服后在猪体内侧链结构断开的代谢物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喹烯酮以3-甲基喹恶啉-2-羧酸(MQCA)的形式从尿中排出,可将MQCA作为喹烯酮的残留标示物。 
  通过14C标记的方法,可以对喹烯酮在动物体内的分布代谢情况进行精确研究。有试验分别对猪和鸡进行单剂量14C标记喹烯酮(0.4065 mg/kg体重,比活度为24.6μci/mg)静脉给药,30d后,单剂量(31.15mg/kg体重,比活度为5.187μci/mg)口服给药,进行喹烯酮在猪鸡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喹烯酮以原药形式代谢排泄,静脉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在猪和鸡体内分布半衰期很小,分布很快,分布较广,消除半衰期较短;口服给药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在猪和鸡体内吸收较快,吸收少,经综合分析估算,猪口服喹烯酮的生物利用度为0.5%,鸡口服喹烯酮的生物利用度为3.0%,说明喹烯酮口服给药后,极少吸收进入血液和组织,大部分以原形从胃肠道排出,提示喹烯酮抗菌促生长作用的机理是主要通过猪鸡胃肠道而发挥(李剑勇等,2001、2002、2003a;田嘉铭和梁晚枫,2005)。 
5 喹烯酮的毒理学 
  王玉春等(1992)对喹烯酮进行了口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大白鼠LD50为8178. 996mg/kg体重,小白鼠LD50为14397. 928mg/kg体重,均在实际无毒级范畴。王玉春等(1994)进一步对喹烯酮进行了亚急性毒性试验,分别在饲料中添加50mg/kg、75mg/kg、100mg/kg、150mg/kg和300mg/kg的喹烯酮,经过90d饲喂,大白鼠及小白鼠均未出现亚急性毒性,且添加50mg/kg和100mg/kg喹烯酮能显著促进雄性大白鼠生长发育,增重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18.19%和15.28%。许建宁等(2005)对喹烯酮的亚慢性经口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喹烯酮对大鼠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32. 8mg/ ( kg bw·d)。王玉春等(1993a)进行了喹烯酮蓄积毒性试验,用1/20、1/10、1/5 LD50剂量连续给小白鼠灌胃20d,继续观察7d,小白鼠全部存活,毛顺而有光泽,生长正常,均比对照组多增重1~2g,10d后剖检观察无异常变化,表明喹烯酮在小白鼠体内无明显的蓄积作用。 
  王玉春等(1993b)在小白鼠饲料中分别添加75mg/kg、150mg/kg和300mg/kg喹烯酮进行繁殖及致畸试验,通过三代繁殖的观察,试验组小白鼠繁殖生育能力均比对照组强,提高了产仔数、成活率和哺育成活率,并且提高了窝重;致畸试验结果表明喹烯酮能降低胚胎吸收率,提高活胎率。王玉春等(1995a)进行了长期饲喂喹烯酮对小白鼠的致癌试验,在小白鼠饲料中分别添加75mg/kg、150mg/kg和300mg/kg喹烯酮,饲养20个月后,经过临床检验、血液学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发现喹烯酮有致癌作用,反而发现喹烯酮具有一定的防病促生长以及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严相林等(1998)用鼠伤寒沙门氏菌TA16和TA100进行了喹烯酮的致突变性试验,结果显示,喹烯酮对鼠伤寒沙门氏菌无论直接或间接作用均未呈现致突变性。综合以上的毒理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喹烯酮近于无毒,无蓄积、无三致作用,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饲料药物添加剂。 
6 喹烯酮的质量控制及残留检测 
  影响喹烯酮质量优劣的主要因素是存在于其中的杂质成分,主要为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体及放置过程的光解产物,这些杂质不仅降低了喹烯酮的纯度,而且可能对动物具有毒副作用。因此,对喹烯酮中杂质的检测以及对喹烯酮含量的测定是保证喹烯酮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王艳春(1999)建立了对喹烯酮中存在的有关杂质进行快速定性检测的薄层层析法(TLC),该法可以很好地将喹烯酮中的杂质分离检测出来。苗小楼等(2000)首次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喹烯酮预混剂中喹烯酮的含量,即将喹烯酮预混剂溶解于40%二氧六环中,过滤分离得喹烯酮溶液,在312nm波长处检测,喹烯酮在2~12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符合郎伯—比尔定律,平均回收率为100.10%,变异系数为0.32%。 
  相对于TLC和紫外分光光度法而言,采用HPLC或RP-HPLC法对喹烯酮进行检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和灵敏性,更加符合喹烯酮添加量少,在动物组织中低残留的检测要求。柳军玺等(2000)使用YMG-H35C18色谱柱,以甲醇∶水(80∶20) 为流动相,在229nm波长处检测,采用内标法测定喹烯酮及其预混剂中喹烯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喹烯酮浓度(x)与其峰高和内标物峰高之比(y)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 = 0.0546x-0.0003(r=0.9999),喹烯酮在5~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测浓度为1.25μg/ml,日内与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 37%和0. 49%。金录胜(2003)建立了RP-HPLC方法检测喹烯酮及其制剂含量。以Symmetry C18柱为固定相,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314nm,喹烯酮在0.05~0.25m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89%。张丽芳和薛飞群(2006)首次采用HPLC法对饲料中喹烯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饲料用乙腈提取,使用Diamonsil C18分析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在波长380nm下检测,喹烯酮的质量在0.04~0.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检测限为1ng。 
  喹烯酮作为一种新型饲料药物添加剂,其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留情况关乎消费者的安全,对其残留检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李剑勇等(2003b、2004a)建立了检测猪、鸡组织器官中喹烯酮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Prodigy Phenyl-3(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流速1ml/min,在312nm波长处检测,肝、肾、肌肉、脂肪组织样品经乙酸乙酯、乙腈、正己烷、氯仿等试剂提取纯化。检测结果表明,猪脂肪、肝组织检测线性范围为0.005~0.080μg/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μg/g;猪肾、肌肉组织检测线性范围为0.008~0.080μg/g,最低检出浓度为0.075μg/g;鸡脂肪、肾脏和肌肉组织检测线性范围为0.005~0.080μg/g,肝脏组织检测线性范围为0.005~0.500μg/g,鸡各组织喹烯酮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μg/g。按照上述方法,李剑勇等(2004b)对喹烯酮在猪组织中的残留进行了详细研究。试验选用1.5月龄长白猪45头,按正常饲料添加50mg/kg喹烯酮饲喂2.5个月,分别于停药后4h、1d、2d、3d、4d、6d、8d、12d和15d宰杀,取肝脏、肾脏、脂肪组织样品进行喹烯酮残留量的检测,结果表明喹烯酮在猪肌肉、脂肪和肾脏中均无残留,而在肝脏中的残留量也很小,停药后4h所有可食用猪组织中喹烯酮浓度均低于计算所得的安全组织浓度,说明该药在猪上无休药期。最近,有学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连质谱法(HPLC-MS)对喹烯酮在动物组织中残留标示物MQCA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对鸡和鲫鱼组织的检出限分别为5μg/kg和1.16μg/kg,市售的鲫鱼样品中MQCA残留量低于检测限(张丽芳等,2006;王霄等,2007)。 
7 喹烯酮在动物养殖生产上的应用 
  喹烯酮作为喹恶啉类升级换代的饲料药物添加剂,经过近20年的系列安全性评价、饲养试验和效果验证,已经广泛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生产中。 
  徐忠赞等(1991、1995)选用2~3月龄(体重7~30kg)的长白猪和杜洛克×苏大白杂种猪,分别进行了6批次30~6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喹烯酮组的增重均高于对照组,其中50mg/kg喹烯酮组多增重3.44%~23.80%,75mg/kg喹烯酮组多增重4.4%,饲料效率比对照组提高了3.29%~10.30%,仔猪腹泻发病率仅为对照组的32%~49%;与喹乙醇组相比,在3批对比试验中,喹烯酮组有2批增重高于喹乙醇组,分别高出3.44%和7.82%。李娟等(2004)选用28日龄断奶仔猪(体重为8.04±0.26kg)60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5mg/kg硫酸粘杆菌素,试验组添加50mg/kg喹烯酮,饲喂31d。结果显示,试验组平均日增重为0.46±0.08kg,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4.55%,且试验组无腹泻记录,每头猪比对照组增加收入5.314元。孙鎏国等(2005)选择了出生和胎次相近的35日龄杜长淮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对照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mg/kg喹乙醇,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50mg/kg、75mg/kg和100mg/kg喹烯酮,饲喂30d。结果表明,喹烯酮能显著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在饲料中添加50~75mg/kg与对照组相比,增重都有提高,其中以75mg/kg组效果最好,提高了7.87%,料肉比下降了5.88%,下痢发生率以100mg/kg组最好,下降了26.67%。 
  在家禽生产上,王玉春等(1995b)以肉仔鸡为试验对象,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喹烯酮,观察肉仔鸡的生长效果。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75mg/kg的喹烯酮增重效果最好,增重率为122%,死亡率减少5.3%,料肉比达到2.53: 1,且明显降低了仔鸡腹泻率;进一步用75mg/kg的喹烯酮进行了9 批扩大试验,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平均增重率为117%,死亡率降低5.42%,饲料效率提高12%。周学辉等(2006)和曹香林等(2006)研究了不同喹恶啉类抗菌促生长剂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促生长机理。试验选用1日龄安卡红羽肉鸡320只(体重40.07±1.94 g),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不添加任何抗菌药物,试验组分别添加喹乙醇、喹胺醇和喹烯酮,剂量均为50mg/kg,进行6周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喹胺醇和喹烯酮组的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喹乙醇组,而喹乙醇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喹烯酮相对于喹乙醇而言,近于无毒,是理想的替代喹乙醇的抗菌促生长添加剂,安全有效。陈权军等(2004)选用480只1日龄樱桃谷鸭,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鸭),分别为对照组、30mg/kg喹乙醇组、30mg/kg喹烯酮组和15mg/kg牛至油组,饲喂50d。结果显示,三个试验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3.9%、10.7%和11.3%,喹烯酮和牛至油的增重效果优于喹乙醇;料肉比方面,牛至油、喹烯酮、喹乙醇分别较对照组降低7.5%、8.9%和3.1%,牛至油和喹烯酮较喹乙醇相比,均有显著改善。 
  在水产养殖方面,李金善等(1999)将喹烯酮添加于鲫鱼饲料中和养鱼水中,在小环境内观察其对鱼病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应用50mg/L组和75mg/L组的存活率分别为93%和85%,而空白对照组全部死亡;饲料中添加50mg/kg组和75mg/kg组的存活率分别为100%和82%,而空白对照组至试验结束时全部死亡;试验还发现,两种不同的喹烯酮给药方法,都能保护水的纯洁度,给药组的水比较清澈,不给药的空白对照组相对混浊。 
  综上所述,喹烯酮具有下列特点:合成成本适宜;应用高效(抑菌作用强,促生长作用显著);抗菌谱广(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尤其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抑制作用明显);安全性高(几乎无毒,不蓄积,无残留,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代谢快,几乎不被消化道吸收);环境友好(经动物排泄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动物专用且应用广泛,适用于各种家畜、禽类和水产动物等,特别适用于幼年动物,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广泛。喹烯酮在动物饲料上的推荐用量为50~75mg/kg,可显著促进动物机体生长,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对靶动物体内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因此,喹烯酮是一种安全、高效、新型的饲料药物添加剂。 
 


喹烯酮和牛至油替代喹乙醇对肉鸭的影响
 


摘要:试验采用36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成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公母各半),进行3个处理:喹乙醇、喹烯酮和牛至油,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分别为30mg/kg,30mg/kg,15mg/kg,饲养期50天。结果表明,与喹乙醇组相比,喹烯酮和牛至油组肉鸭50日龄体重分别提高6.6%、7.2%,差异极显著(P<0.01);分别降低料肉比6.0%、5.6%,差异极显著(P<0.01)。喹烯酮与牛至油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喹乙醇曾是家禽常用的促生长剂,我国于2001年7月已禁止将喹乙醇用于家禽日粮。牛至油是一种植物提取物,无药物残留,允许长期添加的一种促生长剂。喹烯酮是我国新批准应用的一类新药。关于这两种新的饲料促生长剂,在肉鸭上的应用资料不多,本试验目的为了探讨喹烯酮和牛至油这两种新型促生长剂对肉鸭生长性能的影响,为替代在肉鸭日粮应用多年的喹乙醇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
选用同机出孵的1日龄樱桃谷肉鸭健雏,采用翻肛进行雌雄鉴别,保证公母各半,共挑选雏鸭360只。
1.2试验药品
喹乙醇、喹烯酮为原料药,牛至油含量10%。
1.3试验设计
 将360只雏鸭公母分开随机分成3组,每组设计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雏鸭(公母各半)。分别接受喹乙醇、喹烯酮、牛至油3个处理(祥见表1),在饲料中的添加量分别为30mg/kg、30mg/kg、15mg/kg(以有效含量算)。
表1  试验设计
组别                               喹乙醇组                   喹烯酮组                   牛至油组 
添加量(mg/kg)*         30                              30                             15 
重复数×鸭数                 4×30                        4×30                        4×30 
试鸭总数(只)           120                            120                            120 
*注:添加量指有效含量
1.4试验时间
由2003年9月8日起,共50天。
1.5试验日粮
基础日粮为典型的肉鸭日粮,经压颗,雏鸭料为破碎料,中大鸭料为Φ3.5mm的颗粒料。全部日粮在饲料厂分三次加工,保证每次使用同一批原料。日粮组成见表2所示。
1.6试验场地和饲养管理
场地是肉鸭专用场地,是半开放式有水面的场地,每个小栏有室内、室外运动场和水面,比例1?2?2,以室内面积计,饲料密度5只/米2。自由进出,自由采食,有专人管理,1-10日龄用雏鸭料,10龄后用中大鸭料。场地在进鸭前进行彻底消毒,试验鸭管理按常规进行。
1.7试验指标
50日龄体重、采食量、料肉比、成活率。
1.8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SPSS软件对体重、料肉比、采食量、成活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试验过程中,喹乙醇组和牛至油组于3日龄时因弱雏死亡2只,喹烯酮组死亡1只,各组采食、生长正常、鸭群健康,均没有另外给药。
各组生产成绩见表3
表2  基础日粮组成和营养成份
 
                                                          雏鸭料                          中大鸭数 
玉米                                         524                               576 
次粉                                         100                               100 
进口鱼粉                                  20                                 - 
豆粕                                         310                               108 
菜粕                                         -                                   6 
麸皮                                         -                                   100 
统糠                                         -                                   21 
磷酸氢钙                                  14                                 14 
石灰石粉                                  10                                 12 
食盐                                         3                                  3 
多维436                                   0.2                                0.15 
微矿                                       1                                  1 
L-赖氨酸盐酸盐                      -                                   0.2 
DC-蛋氨酸                              0.86                              0.6 
氯化胆碱(50%)                  1.5                                1.2 
元明粉                                    2                                  3 
营养成份                                                                     
代谢能MJ/kg                     2.88×4.182                  2.7×4.182= 
粗蛋白质 %                         20                                 14.5 
赖氨酸 %                              1.0                                0.6 
蛋氨酸 %                              0.43                              0.3 
钙 %                                    0.9                                0.86 
有效磷                                  0.43                              0.37 
表3  各处理组肉鸭生长成绩 
 
                                   喹乙醇组       喹烯酮组     牛至油组 


50天龄体重(kg)  3190±35a   3400±40 b   3420±55 b 全期耗料 (kg/只)                  8.96 a                 8.97 a             9.26 a 
料肉比              2.81±0.03 a    2.64±0.04 b    2.71±0.08 b 
成活率 %               98.3 a            99.1 a               98.3 a 
*注:同行数据肩号数据相同者差异不显著(P>0.05),有不同字母差异极显著(P<0.01)。从表3可以看出,50日龄体重以牛至油组最高,比喹乙醇组高7.2%,差异极显著P<0.01);喹烯酮组次之,比喹乙醇组高6.6%(P<0.01);牛至油组与喹烯酮组没显著差异(P>0.05)。料肉比方面,以喹烯酮最低,与喹乙醇组相比,差异极显著,降低了6.0%;牛至油组次之,比喹乙醇组降低5.7%,差异极显著(P<0.01);牛至油组与喹烯酮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另外,采食量方面以牛至油组最高,与另外两组相比,提高了2.9%,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中观察到各组鸭群健康,期间没有给药,所引起的死亡是雏弱所致,各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3.1喹乙醇对肉鸭的生长表现
喹乙醇原料及预混剂收载于中国兽药典(1990年版),近十几年来,在我国使用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喹啉类化学合成促生长药物。但由于长期大量应用于添加剂中,促生长效果逐渐下降,同时,也由于它对动物染色体可能潜在的毒性和对家禽的毒性较大,我国2001年7月农业部20号令中已禁用于家禽,仅限用于体重小于35kg的小猪,且需要35天停药期。本实验发现喹乙醇促生长作用明显不如喹烯酮和牛至油。
3.2喹烯酮对肉鸭的生长的影响
喹烯酮是首次由我国研发和应用的一类新兽药,是最新批准应用的一类新的饲料促生长剂。与喹乙醇同属于喹口恶啉类药物,母体相同,属于喹口恶啉-1.4-二氧化物,但其二位的侧链与喹乙醇不同,侧链分子量大不易断裂更稳定,所以既保留了喹乙醇促生长作用,但毒性大大下降,原因是分子量大,口服难吸收。据徐忠赞等(1995)测定其生物利用度猪为0.5%、鸡为3.0%,而且吸收进入体内的药物大多以原药形式代谢。它的促生长主要通过肠道而发挥作用。王玉春(1995)等研究发现,75mg/kg对肉仔鸡增重率为121.99%,徐忠赞等(1995)三批与喹乙醇为对比对肉猪生长的试验中,有二批高于喹乙醇,分别高出3.44%和7.83%。本试验发现喹烯酮与喹乙醇相比,能提高肉鸭增重6.6%,降低料肉比6.0%。本试验发现喹烯酮与喹乙醇相比,能提高肉鸭增重6.6%,降低料肉比6.0%,差异极显著(P<0.01)。在采食量和成活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喹烯酮具有很好的促生长作用。
3.3牛至油对肉鸭生长的影响
牛至油是一种从牛至植物中提取的挥发油,其中所含的香荆芥酚,百里香酚和萜 类物质具有浓的芳香气味,故又名芳香油。最早在人类医学上研究较多,对霉菌、真菌等多类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对人的细菌性肠炎有独到的疗效(杨培明(1990)、刘炎文(1997)),还具解热镇痛、消炎、舒缓平滑肌、减轻腹痛等作用(周艳艳2001)。此外还能提高特异性免疫力(林清华等1997)。
近年来,在动物上的研究也表明,牛至油具有抗菌、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的作用,也是我国批准应用唯一植物源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牛至油具有强的脂溶性和表面活性,与病原微生物的细胞膜有强的亲和力,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内溶物流失,从而直接杀灭病原微生物。同时,牛至油独特芳香气味能直接刺激动物消化道及感受器,促进肠道上皮细胞更新脱落,肠道保持健康状态,减少病原微生物的附着,提高食欲,和促进消化酶的分泌的作用,从而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
孙茹等(1999)对仔猪进行了二次试验,发现牛至油提高日增重4%、6%,料肉比分别下降4%、4%。伍喜林等(2003)对断奶仔猪的试验也发现牛至油提高仔猪日增重15.19%,料肉比下降12%,比金霉素组日增重提高8.7%和料肉比下降8.4%。
杜云良(2000)用肉鸡人工感染大肠杆菌,用牛至油、蒽诺沙星、硫酸新霉素处理观察对肉鸡生长和疾病的影响,结果发现牛至油的增重率达96.8%以上,面蒽诺沙星、硫酸新霉素组只有71.7%-81.8%。本试验发现牛至油组增重最好,比喹乙醇组增重提高7.2%(P<0.01),饲料利用率降低5.7%(P<0.01),采食量以牛至油组最高,比其它二组提高3.23%(P>0.05),但差异不显著。
4.结论
喹烯酮、牛至油对肉鸭有很好的促生长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喹乙醇。牛至油属于植物提取物,无耐药性,无残留,完全可以替代喹乙醇等化学抗菌剂用作促生长的饲料添加剂。
结构式:

联系方法
 联系人:
肖经理
公  司:
济南德诚和牧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正丰路
电  话:
0531-62325949
传  真:
0531-62325949
手  机:
18615171096
Q 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网  址:
www.jndecheng.com
电子邮件:
dcyy@sina.com

声明:以上信息未经本网证实,仅供参考,华夏化工网不承担任何风险责任.
网站首页 | 产品大全 | 企业名录 | 企业报价 | 产品供应 | 产品求购 | 化工项目 | 市场行情 | 展会信息 | 化工字典 | English
上海丹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