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稀贵金属现货交易市场,在产业链企业和投资者的合力助推下,活跃度仍居高不减。交易所作为中介平台,其对交易市场的影响和应担责任则相当重大。伴随年内交易黑幕等行业不良现象频频被揭发,对于稀贵金属交易的整顿工作也在收紧。
多位业内人士强调,投资者应正确认识稀有金属投资市场的机会与风险,不易盲目追求超高收益;而交易所则应该在探索模式创新同时,强化风险控制,保证行业的健康良性运行。
投资者对于稀贵金属投资的热衷,仍未有减。在近日举行的泛亚有色金属交易所投资报告会现场,七八百人规模的坐席几近满座,个人投资者年龄层次跨度极大,到场人士中也不乏投资机构人士。
市场热度更集中的表现在市场交易中。在泛亚报告会上介绍,稀土品种氧化镝和氧化铽在今年10月31日上市,货值824万的氧化铽、货值2235万的氧化镝在上市后5秒和24秒内宣告售罄。而现货交易还一度影响到股票市场,当天五矿稀土(000831,股吧)、广晟有色(600259,股吧)、厦门钨业(600549,股吧)等稀土公司股票普遍上涨,五矿发展(600058,股吧)涨停。
“这是国内投资者首次以商业收储模式进入稀土产业,当天市场情况来看,投资者对稀土商业收储预期和兴趣都很高。”张子诺介绍称。
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资源经济管理研究室副主任李瑞军在近日表示,其最大意义是实现了稀土产业的商业储备,战略金属对于国家和产业发展历程中更有望成为“第二后勤部”。
包括稀土品种在内,目前已有铟、锗、钴等14个稀有金属交易品种。张子诺介绍称,截至今年10月底交易所累计成交额已超过2903亿元,全国各地交易商综述近16万,稀有金属贸易总量超过35万吨,资产管理规模超过425亿元。
然而稀贵金属交易所年内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行业“黑幕”频频被揭发后,各地加大对交易所清理整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