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当前适逢药市销售旺季,但是,市场行情则一片沉寂,有利好的品种也孤掌难鸣,独坐一处自拉自唱。在涨价时有货者都能够“有福同享”,惜售而不卖,如今,在价格不断下滑面前有货者不能“有难同当”,散户和大户不是同舟共济,而是同舟共“挤”。持货成本低者为求“自保”,首先下了船,持货成本高者还站在那傻傻地等待。
低迷行情还能持续多久?有些药材价格似乎低了,生产也有所调减,但是,真正到了低价烂市的地步了吗?白芷售价7-8元,种植户收益依然不低;白术价落至15-17元,药农只不过是收入减少了,并没有到“药贱伤农”的地步;防风、北沙参、党参、当归、黄芪、怀山药、生地等,种植户还有不菲的收益。生产不调减下来,就难有大的商机。推荐阅读:在低迷的药市中寻找商机
有些药商总是等不到价格下滑到底价,就急于购货建仓,唯恐买不到低价货,其实,这种做法只能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对低迷的行情只能起到拔苗助长的作用。例如:目前正值产新的党参,背后不知有多少人不在“打主意”,而且有的悄然入手买货了。党参价格下滑主要是多年高价刺激种植面积扩大,导致生产严重过剩。今年只是党参跌入低价的头一年,不经过2-3年的低价运行,生产的大幅调减,库存的逐渐消化,短期内能有转机吗?如果硬买货拉升党参价格,只能刺激药农继续扩大种植,供大于求越来越严重,最后受伤的不仅是药农,购货商也“在劫难逃”。推荐阅读:商机处处有 买卖需谨慎
目前大家普遍感觉生意不好做,有货卖不出去,不仅仅是生产过剩造成的,国家对药材质量的规范越来越严格,比如:硫磺、重金属、农残、灰份超标等都是对药材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一些用药单位只有执行新的法律、法规,在等待新的“药典”颁布,这也许是多数药材销量下降的原因所在。需求,只有需求才是硬道理。建议阅读:中药材农药残留没有赢家
有些品种利好提前释放,产新到来没有新的需求刺激价格继续上扬发力,甚至出现掉头回走。如:青翘、辽五味,今年这两个品种都有减产的事实,不同的是青翘涨价伴随整个产新过程,产新结束价格止升转稳,货源进入实际消化价格小幅回落;辽五味产新未临,涨价的消息满天飞,在货源频繁换手中价格不断上涨,产新到来反而行情平静了,价格也停步不前。这是人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在买货前都有个预期价位,一旦预期达到了就改变了思想,由惜售不卖,到积极抛货。货源还是那么多货源,供求关系并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持货者的态度发生了转变。除非有新的利好出现,价格会继续上扬,否则,只有在货源实际消化中寻求合理支撑点。推荐阅读:中药材近年价格变化及种植现状
对于有利好的药材不能一条道走到黑,金银花之家认为,该收网时要收网,没有无止境涨下去的行情,无论是家种药材或野生品种,价涨高后都会出现回调,比如:三七,从60元起步涨价,高升到800元到了峰顶,接下来就一路回走,如果三七涨到800元还继续追高,你不赔钱谁赔钱?冬虫夏草,被称为药市中的“定海神针”,从以前的几百元高升到十几万,但是,在连续多年高价后也出现了大幅回落。几乎每个药材都要经历这样的行情,如何把握买卖点,不同的品种不同对待。有的涨3-5元就不再继续上涨了,有的涨了几十元仍继续高升,甚至有的涨了几百元,上千元还不止步。涨幅大小取决于自身基本面以及有无大户介入,市场人气高低等。有大户的品种能涨价,但是,未必就能涨大价,甚至中途夭折的不少,不但散户赚不到钱,大户也赔得一塌糊涂。开着奥迪来的,最后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走了,而且还是从前的朋友送的。近几年郁金价格涨涨落落,跟风买货赚钱的有几人?如今,大户也“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是什么原因导致失败,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大户最清楚。商场如战场,一棋不慎,全盘皆输。建议阅读:散户赚钱的真正技巧
在大趋势不好的背景下,最好少动多思。只有春夏秋冬四季循环,才有花红、柳绿、秋收、冬藏。如果出现了“倒春寒”和“暖冬”,是自然反常现象,一些动植物就要遭遇灾害。同样,如果药市也出现了异常行情,旺季不旺,淡季不淡,那么,受伤害的就是药商(药市商家的悲伤)。是谁埋下的隐患,是药商自己,药材价格还未掉到底价,就忙着去抄底买货,结果拉升了价格,药农继续扩大种植,造成货源超载,买到手的货存放2-3年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赔进不少仓储费和利息。这一切怨谁?怨行情,是借口,怨自己,有点失面子,但是,背后还是有一点点后悔,后悔没有耐性。金银花之家奉劝大家:牛市行情,买货要快;熊市行情,买货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