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生意社了解,国内草甘膦主要用于出口,2014年草甘膦产量50万吨左右,其中国内需求量预计3-5万吨左右,其余产品主要销往国家是美国、巴西、阿根廷等转基因作物种植大国,国内草甘膦大量向外输出,国外草甘膦杂草的抗性问题日趋严重,同时用药风险问题也备受争议,事件如下:
2014年2月,阿根廷环保律师协会(Aadeaa)近日向阿根廷最高法院提起申请,要求禁止草甘膦和硫丹在阿根廷的营销、销售和使用。Aadeaa声称,阿根廷科学与技术研究全国委员会(CONICET)分子胚胎学实验室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草甘膦可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2014年4月,巴西检察官寻求暂停使用孟山都Roundup除草剂中的活性成分草甘膦。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草甘膦可能导致一种致命的肾脏疾病,这种疾病已经对全球的贫困农村地区产生影响。
2014年6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东南部发现一种抗草甘膦的普通豚草(Ambrosia artimisiifolia),该种群生存的耐受剂量是草甘膦农药标签建议使用量的八倍。虽然这不算是高抗性,但很显然,草甘膦已经不能有效防控这种普通豚草。
2014年9月,澳大利亚草甘膦可持续发展工作小组(AGSWG)宣布在澳大利亚中央昆士兰州首次发现抗草甘膦臂形草(Brachiaria eruciformis)。该州的农民已经与抗性虎尾草战斗已久,又将面临新的抗性杂草。最近一次抗性杂草的出现是2014年年初澳洲Gunnedah附近首次发现的抗草甘膦杂草苦苣菜。
2014年9月,国环保组织联合向联邦政府请愿,指责转基因作物种植导致王蝶(黑脉金斑蝶)数量急剧下降,要求政府对该物种实施必要保护,建议限用草甘膦以保护王蝶。
2014年12月,阿根廷证实,两耳草(Digitaria insularis)已经对草甘膦产生抗性,并已经侵入该国的西北和东北地区以及圣达菲省南部。因其具有草甘膦抗性的嫌疑,此前已对该种杂草发布黄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