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已经达到60%,随着国内大型油田如大庆油田产油率的下降,这种进口依赖度增长趋势仍将蔓延下去,国家能源安全面临着考验。相反,我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煤炭生产量占世界的一半左右,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超过3万亿吨,因此,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可观。
我国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化工、建材等四大领域,但从煤炭加工增值角度看,煤炭发电可增值2倍,煤制甲醇可增值约4倍,甲醇进一步深加工为烯烃等化工产品则可增值8至12倍。因此,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高效率、低排放、长产业链、高附加值的煤炭深加工产业,是煤炭高效利用的关键,也是我国现代煤化工发展的重点。延长产业链条、发展煤化工,不仅煤炭企业有较高的积极性,很多化工企业也一直在探索。
长期以来,传统煤化工产业,如煤制焦炭、煤制电石、煤制甲醇等,存在着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情况,而新型煤化工产业更多的还在示范阶段,难以形成产业化。
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和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催生了国内煤制油和煤制烯烃等以石油替代为目标的现代煤化工产业。2004年,国内第—套煤液化项目开工建设,大型煤制烯烃项目也开始规划,煤制甲醇、电石等煤化工项目成为投资热点,煤化工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全球第一套大型煤制乙烯装置,采用自主开发的DMTO工艺,以煤合成甲醇、甲醇裂解制乙烯的技术路线的中国神华60万吨/年煤制乙烯工业装置于2011年1月成功投产。由于该装置原料价廉,生产流程短,分离工艺简单,生产成本明显低于传统以石脑油等为裂解原料的乙烯装置,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院长白颐介绍,现代煤化工和传统煤化工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传统煤化工生产石化产品,现代煤化工则正在朝清洁能源和石化产品并重。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峰认为,环境污染问题将成为煤化工的致命伤,虽然技术在不断发展,但从目前看污染只是从一个环节到另外一个环节的转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所以即使是清洁煤化工也要慎重发展。投资与环保等问题成为发展现代煤化工的“瓶颈”。首先投资巨大,企业负担沉重。据了解,当前一个20亿立方米/年煤制气项目前期投入将达近百亿元,对很多企业来说如此规模投资不堪重负。大磨集团内蒙古多伦煤制聚丙烯、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和辽宁阜新煤制天然气等项目,在2012年底的审计报告称,大唐集团7个煤化工等非主业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404亿元。其次环保问题是项目频遭争议的重要方面。据估计,一个20亿立方米的煤制气工程年用水量可达到900万吨。此外,天然气虽然是一种低碳能源,但是煤制气项目碳排放则较高,以当前的技术水平,一个40亿立方米/年的煤制天然气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约2000万吨/年,而我国已经对碳减排做出承诺,因而未来二氧化碳减排是煤制气工程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
国家能源局5日对外发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2015-2020年)》。行动计划中针对煤化工行业提出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目标:现代煤化工产业化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果,形成更加完整的自主技术和装备体系。
基于中国富煤贫油的国情,在可预见的长期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将占主导地位。如何高效清洁地利用煤炭资源是中国能源工作面临的一个大课题,对能源安全与雾霾治理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目前,中国在煤炭清洁利用上取得初步成果。现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要方向,通过煤热解、气化为基础,开发出了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芳烃、煤制乙二醇和大型煤制醇醚等为代表的现代煤化工先进工艺技术,并进行了工程示范。
在国家能源局“十三五”中国国际煤炭产业发展规划论坛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局长史玉波说,中国如何走循环、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需要在煤炭的清洁利用上做文章,研究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