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化工资讯

 推荐产品

 化工资讯

疫情 让我们看到更加清晰的发展目标
2020-04-16

  习近平总书记在4月1日考察浙江时强调:“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那么,此次疫情考验给钢铁企业未来发展带来了哪些反思?笔者认为,钢铁企业一方面要着眼于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重大风险,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另一方面要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来看,更绿色化和智能化、更深入地与城市共融、更注重产业链整合和全球布局将是中国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几个重要目标。




  一是加快推进智能化技术研发及智能化系统建设。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科技创新始终发挥着无可无替代的推动作用。对钢铁企业而言,无论是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全球性危机事件,还是从着眼于提升长期可持续竞争力来看,科技创新都应当放在企业发展的首要位置。更何况,钢铁企业对智能化技术应用的迫切需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今天,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近两年来,智能化技术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和推进程度比过去数年都要高,速度也快了许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从提高某一个工作岗位的劳动效率或提升某几台设备的智能化水平,逐步向工序、车间,甚至是全流程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帮助钢铁企业解放生产力、实现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以及保障安全生产等方面,智能化技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为钢铁企业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提供了更强有力的保障,为钢铁企业提升长期可持续竞争力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其他传统工业推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借鉴。毫无疑问,智能化水平高的企业不仅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还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并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




  二是产业链融合成为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即使是在疫情期间,在钢铁消费市场低迷的情况下,钢铁原材料价格也并没有跟随钢铁消费市场的变化而同步下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国和钢铁消费国,也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对外铁矿石依存度保持在高位水平,近几年来进口铁矿石占比都超过80%。与此同时,随着中国钢铁企业的改造升级,产业集中度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也不断提升。在全球粗钢产量前50名中,中国大陆企业占据26席。越来越多的中国钢铁企业生产规模突破1000万吨/年,企业的运营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敏感度也越来越强。除了要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以应对全球铁矿石供给垄断局面之外,产业链融合发展也成为未来中国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必须要重视和逐步推进实现的关键。




  三是钢铁企业和城市融合的功能要主动挖掘和积极探索。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市环保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钢铁企业的生存压力也不断增加。一些钢铁企业从过去城市经济的主要支撑逐步沦为了“不受城市欢迎的企业”。虽然过去几年,钢铁环保治理技术快速发展,钢铁企业在环保治理方面都加大了投入,但钢铁企业在城市生存的空间依然越来越小,环保搬迁成为过去几年比较常见的现象。




  从全国的整体情况来看,钢铁产业的布局调整优化对于减轻环保压力的不平衡和适应市场的地区差异是有利的。但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在要求钢铁企业加大环保治理投入的同时,也要关注这个企业和城市共融共生的程度,看到企业为城市所做的贡献。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诸多钢铁企业为应急医疗设施建设提供材料保障,宝武集团旗下的武钢为医疗机构提供充足的医疗用氧气资源保障、帮助处置市政污泥、完成武汉市青山区8个社区19611个家庭和华润武钢总医院以及武钢二医院的供水供电任务,成为钢铁行业产城共融的典型案例。




  当然,仅仅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是远远不够的,钢铁企业要成为城市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就需要主动挖掘和积极探索与城市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事实上,钢铁企业作为一个系统的工业体系,在能源介质(热能、电能、氢能、氧气、煤气、水)互助和城市废弃物(废水、固废、危废等)消纳方面,都与城市发展有着巨大的合作共融空间。钢铁企业要主动成为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助力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探索支持城市发展同时又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商业路径。




  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并推动钢铁企业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




  疫情下的供需状态是暂时的,但钢铁产能过剩尤其是局部地区严重过剩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持续推进。在过去几年取缔“地条钢”的基础上,钢铁行业下一步的改革重点或许将放在进一步加强环保政策落实尤其是严控污染排放总量方面,将钢铁企业的产量严格控制在环境容量的范围内。这将倒逼钢铁企业从“不断挖掘现有装备的产能潜力从而获取最大收益”的传统发展思路转向“在一定生产规模内提升单位产品的附加值,包括通过提升智能化水平、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利润”的经营发展理念。




  五是加快全球钢铁产业布局是中国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钢铁产业在过去20年里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2019年,宝武集团首次成为全球粗钢产量最大的钢铁企业。但就近两年的情况来看,中国钢材出口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中国的经济奇迹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我们是全球化发展的受益者,同时也是全球化发展的坚定捍卫者。中国钢铁企业走向海外,既是企业自身未来发展的需求,也是全球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过,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们在海外的步子迈得远远不够,成功的案例也不多。




  河钢集团接手的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快速扭亏为盈,马来西亚关丹的联合钢铁、印尼的青山钢铁和德信钢铁等一批中国钢铁企业在海外投资新建的钢铁企业陆续投产运营,为中国钢铁企业走出去,融入世界的经济发展打开了新的窗口。虽然走出去有诸多的挑战,但我们相信,加快在全球的钢铁产业布局将是中国钢铁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一条        下一条
上海丹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2003-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