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千年药乡”之称的甘肃一直面临中医药产业“大而不强”的困局。因此,如何建立药品监管体系,守住药品安全底线,推动从中药资源大省向中药产业大省迈进,成为甘肃官方聚焦的热点。
12日,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门问策”,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为“十四五”甘肃药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集思广益谋发展。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地之一,现有中药资源约2540种,中医药产业发展正当其时。但由于中药材既是药品也是农副产品的双重属性,中药材在田间地头“洗洗泥、扎个捆”就销售,规模化、规范化体系还未完全建成。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成果转化与产业处负责人蔡晓红认为,甘肃中药材质量好却卖不出价格,这是痛点也是机遇。“立足当地中药特色优势产业,精耕细作抓好高质量发展。甘肃还可以设立‘药品创新奖’,探索药品创造性转化和现代化,激励医药产业创新投入”。
甘肃德生堂医药批发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龙云结合企业发展状况和药品行业特点提出,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第一道关口”,发挥行业带动作用,以大品种推动形成大品牌。
2020年,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在武威市投入临床应用;人工机械心脏瓣膜、形状记忆合金等尖端医疗器械相继落地甘肃,围绕医疗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形成。
兰州西脉记忆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苏春光认为,以重离子为代表的甘肃医疗器械在全国都有特色。他提出,搭建公共技术平台和研发机构,解决医疗技术中的共性问题;加大专项研发资金政策引导作用;同时打造甘肃高水平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技术支撑平台。
“严把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的每一道关口。”甘肃省药监局局长王胜表示,甘肃药品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大省、产业小省的现状并没有改变,未来五年从加强监管服务能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防控药品安全风险、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入手,聚焦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特色产业、基层治理等方面工作。
王胜说,要针对疫苗监管、药物预警、高风险药品管控等难点,把困难问题挖出来,把应对的办法措施想出来,并将甘肃独特的地方特色中药产业单章写入规划中,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推动从中药资源大省向中药产业大省和强省迈进。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甘肃有效管控药品安全,共查办“两品一械”违法违规案件12709件,移送司法机关382件。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病例县(市、区)报告比例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