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肌酸酶 |
CAS No.: |
37340-58-2 |
分子式: |
|
分子量: |
|
备注: |
中文名称肌酸酶中文同义词肌氨酸酶;肌酸酶/肌氨酸酶/CRH;肌酸酶;CREATINASE/CREATINEAMIDINOHYDROLASE肌酸酶;肌酸酶/肌氨酸酶;肌酸酶,≥8U/MGPROTEIN;肌酸脱水酶;肌酸酶(CRH)英文名称CREATINEAMIDINOHYDROLASE英文同义词creatinasefromactinobacillusspecies;creatinasefromflavobacteriumsp.;creatinasefrompseudomonasspecies:*recombinant;CREATINASEFROMFLAVOBACTERIUMSPECIES;CREATINASEFROMFLAVOBACTERIUMSP.,LYOPHIL.,~10U/MG;creatinasefromactinobacillussp.;creatinasefrompseudomonassp.;EC3.5.3.3CAS号37340-58-2分子式分子量0EINECS号253-471-1相关类别酶类;酶制剂;氨基酸;生化试剂-酶类;生化试剂-酶和辅酶;生化诊断-肾功Mol文件MolFile结构式肌酸酶性质储存条件2-8°C形态冻干粉颜色白色EPA化学物质信息Creatinase(37340-58-2)肌酸酶用途与合成方法概述人类血清中的肌酸酐浓度,是反应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人们提出了用酶法代替化学测定。由于酶促反应专一性强,能大大提高测定结果的可靠性,是肌酸酐测定的发展方向。酶促检测方法的原理是,利用肌酸酐酶(Creatininase,EC3.5.2.10)、肌酸酶(Creatinase,EC3.5.3.3)和肌氨酸氧化酶(SarcosineOxidase,EC1.5.3.1)等,对肌酸酐进行一系列转化,使其生成甲醛、甘氨酸、尿素与H2O2,通过测定所产生的H2O2的含量,可确定样品中肌酸酐的浓度。肌酸酶能够水解肌酸,生成肌氨酸和尿素,在酶法测定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简介中文名:肌酸酶英文名:Creatinase酶分类EC:3.5.3.3酶等电点:PI4.80分子量:84500最适PH:6.50最适温度:35℃Km值:46.50mmol/LVmax:8.20μmol/min制备研究分离到了一株能产生肌酸酶的菌株,将其改造为基因工程菌,并对其发酵产酶条件及酶的主要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获得纯品。生理作用肌酸激酶通常存在于动物的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它可逆地催化肌酸与ATP之间的转磷酰基反应。医学应用早期诊断常见的神经科感染性疾病--急性病毒性脑炎。其严重的危害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发病之后经及时的治疗,虽然有病人被挽救了生命,但遗留有神经和精神功能缺损,为了使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病人在其发病之后能得到及时有效的Chemicalbook治疗,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血清肌酸酶脑型同工酶存在于脑部神经组织的细胞内,脑内神经组织受到破坏后释放到血液中去,检查血清中肌酸酶脑型同工酶的动态变化可以反映急性病毒性脑炎脑内神经组织破坏及其破坏的程度,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手段之一。药理肌酸酶脑型同工酶(CK-BB)是肌酸激酶(CK)的脑型同工酶,它存在于中枢神经组织中,分布相当均匀。经研究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K-BB仅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中,近年来科学家证实CK-BB也存在于神经原胞体及其树突、轴突中,系一种可溶性的胞浆蛋白,它极易扩散入血、脑脊液中,它的生理功能是维持细胞内ATP水平,并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与离子通道细胞膜的转运有关。当脑组织受到损伤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细胞水肿、坏死时此酶将大量释放入血,所以血中CK-BB的变化可以间接反应脑组织是否受损及其受损的程度。对CK-BB连续动态的测定,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对血清中CK-BB的测定在急性脑血管病、急性缺氧性脑病、脑外伤等已有临床报告,但是对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血清CK-BB的研究国内未见报道。本研究显示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病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K-BB显示明显的增高(P<0.05),这一结论与急性脑血管病、急性缺氧性脑病、脑外伤报道相一致,在急性病毒性脑炎的病人中检测CK-BB可作为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依据之一。药动力学研究数据显示,发病第3天CK-BB活性高于第一天和第七天,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人,在发病后第三天病人的血清中CK-BB最高,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病毒性脑炎的指标之一,但是这种增高与病情有关,数据还显示病情稳定的病人第三天的这种增高是稳定的,在以后的几天中变化不明显(P>0.05),若病人的病情发展,脑组织损伤加重,酶的释放就多,血清中CK-BB将随着病情的发展而明显的增高(P<0.05),这说明CK-BB是观察急性病毒性脑炎病情发展变化的指标之一,这在临床观察中也得到证实,50例急性病毒性脑炎中其中有8例(16%)病人虽经积极治疗血清中CK-BB持续增高最后死亡,说明CK-BB是观察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参考文献[1]智强.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2]智强,李淑慧,高利宏,李鹏,周玉,易维京,王源,胡川闽.利用简并PCR克隆烟草节杆菌02181肌酸酶基因[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12:1221-1223.[3]戴俊,康振,张琳培,陈坚,堵国成.烟草节杆菌肌酸酶的高效异源表达与应用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6,05:465-470.[4]王园园,马晓航,贾小明,赵更峰.副球菌WB1菌株肌酸酶的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4,01:83-87.[5]米景龙,于法彦,张霞.急性病毒性脑炎血清肌酸酶脑型同工酶(CK-BB)的动态变化[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04:282-284. |
|
|
声明:以上信息未经本网证实,仅供参考,华夏化工网不承担任何风险责任. |
|